吉林通和广西公交一卡通支持广东(含深圳)公交和地铁刷卡吗?
首先,广东一共有三个公交卡体系,分别是岭南通(20多个市互联互通),东莞通(东莞),深圳通(深圳)。
目前岭南通与东莞的城巴公司一票制线路,小巴公司一票制线路实现互联互通,与深圳巴士一票制线路实现互联互通,但是东莞和深圳未实现互联互通。
岭南通于2016年11月15日在广东省内韶关、惠州、江门、河源、揭阳、云浮、肇庆7个地市作为岭南通与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试点城市,优先开通的线路为高铁站的线路。只要手里的卡是互联互通的卡,都是可以刷的。
东莞未接入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也没有作为岭南通接入全国互联互通试点城市,所以东莞不能用全国公交一卡通。
深圳也不是作为岭南通与全国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的试点城市,所以并不能通过岭南通的服务器来刷全国公交一卡通。但是深圳有接入全国公交一卡通,目前改造后的pos机,除了可刷深圳通,还能使用深圳通扫码支付和使用异地互联互通公交卡。目前可刷的线路有:B683 12 17 213路。
深圳公交车均可刷全国交通一卡通,支持二维码支付,还有哪些城市已实施二维码付款?
很多城市已经开通支付宝电子公交卡,你可以去打开手机支付宝,点击付款,里面有个乘车码,就是我们平常打开支付宝付款码给别人扫码的付款页面,下面有第一个是付款码,第二个是乘车码,点击这个乘车码,进去可以看见很多城市的电子公交卡,已经有电子公交卡的点切换卡片,就可以查询到其他卡片,
还有支付宝乘车码,这个开通以后就可以适用很多城市,也有一个城市一张的那种电子卡,看你需要去选择。
自从16年后,国家同意第三方进驻到公共交通领域开始,腾讯,支付宝,微付充,小码联城,通卡联城,银联,传统的线下收单通卡公司,都开始进入到公交,地铁领域,并且以各自的方式在各大城市公交地铁上布局铺设。
由于在公交地铁上,谁掌握了公交地铁的POS设备,谁就掌握了资金入口命脉,所以以至于,截至到18年,各大公司在终端设备上竞争尤为激烈! 深圳公交车POS可刷全国一卡通,支持二维码,其实是由于深圳通势大,所以当前深圳的各大公交线路的二维码终端是由深圳通公司提供.同时,各地城市的公交地铁也纷纷在改造设备以此来支持二维码使用.
广州羊城通乘车码(与腾讯合作)、佛山乘车码、驻马店乘车码、合肥乘车码、青岛乘车码、济南乘车码、莱芜市乘车码、三亚乘车码、青城乘车码、烟台乘车码、汕尾的红海乘车码、鄂尔多斯市乘车码、重庆***江索道乘车码、临海乘车码、广西百色,北海,崇左,防城港,贵港,来宾,钦州,梧州乘车码、延安乘车码、锡林浩特乘车码、惠州乘车码、岳阳乘车码、西安***安乘车码、郑州市乘车码、宜宾乘车码等等等等,现今就中国大地上,至少有60个以上城市已经开通了二维码付款,但是其实这些二维码付款有弊端:
1. 大部分开通的乘车码,不像深圳,是全公交线路开通,大部分仅仅就是开通了部分线路,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去查询当前码是否支持那些线路.
2. 乘车码现今大部分都是聚焦支持公交线路上,在一些城市地铁线路上,支持力度低和差,就据我了解,乘车码暂时支持的广州地铁全境可用,但是也仅仅是每一个站点特定几台闸机!
3. 由于现今二维码进驻到公交地铁领域是比较新的模式,各家百家齐放,造成了各种二维码不能相互兼容,也就是说,比如你是深圳的乘车码,你不能跑去广州刷...
4. 某些城市,由于公交地铁也分为不同的公司运营,就如一个城市的公交线路,可能有多达20多个公司在运营,所以也导致了一些城市有多个乘车码!并且对应不同线路..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支持二维码付款,但是***若要完全铺设开来,还需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部门把所有标准统一,并且把所有***整合.小伙伴们***如有什么更好的见解,欢迎一起关注交流.
其实很多城市都已经实现了二维码付款的了,按照统计,预计已经有70+以上的城市支持二维码付款!但是现今由于市场刚刚兴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大量的公司进驻公共交通领域进行二维码系统构建,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不同城市,不同的线路,隶属于不同的公交公司,所以以至于现今交通乘车码,种类繁多! 现今做的比较好,一个是支付宝,一个是腾讯乘车码,以下是各个代表所能支持的城市列表:
支付宝: 济南,湖州,衡水,深圳,广州,驻马店,杭州、武汉、青岛、天津、嘉兴等等
腾讯乘车码: 广州、佛山、驻马店、合肥、青岛、济南、莱芜市、三亚、青城、烟台、汕尾、鄂尔多斯市、重庆市、临海、百色,北海,崇左,防城港,贵港,来宾,钦州,梧州、延安、锡林浩特、惠州、岳阳、西安市、郑州市、宜宾等等等等
其它: 各个通卡公司自己制作的支持当地城市的二维码,如 北京,上海, 深圳
其实就城市支持的二维码上,由于现今数据风口时期,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但是由于二维码的支持涉及到 pos终端匝机改造,所以以至于二维码的铺设任重道远.
2018年移动支付将会如何发展?
一、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分析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年增长率为11.9%,使用率达68.8%。2011-2017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加3.64亿人。
图表:2011-2017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在手机支付方面,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27亿,较2016年底增加5783万人,年增长率为12.3%,使用比例达70.0%。2011-2017年手机网上支付用户快速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PC端用户逐渐向移动端倾斜,预计手机网上用户将进一步增长。
图表:2012-2017年中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调查显示,网民在线下消费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其中城镇网民使用比例为73.9%,农村地区网民使用比例为47.1%。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中,更多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为39.1%,更多使用现金、[_a***_]支付等传统方式的比例为31.1%,使用两种方式相近的比例为29.8%
2017年网络支付应用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移动支付深入绑定个人生活。继打车、外卖,购物等个人消费服务场景之后,移动支付进一步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已由早期水、电等生活类缴费逐步扩展到公共交通、高速收费、医疗等领域;第二,线上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和老龄网民渗透。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50岁以上网民中使用率从14.8%提升至32.1%,第三,技术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和便捷性。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指纹识别已被大规模使用,面部识别也得到初步商用。
二、移动支付合作商家数量分析
支付宝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超过4000万户小商家使用移动支付收款。
三、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分析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并且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通过近几年微信、支付宝的线下推广以及红包营销所进行的用户教育,我国消费者过程已经广泛培养起来移动支付的习惯。截至2016年底,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69亿,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升至67.5%。根据统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2017年总规模达到超过6万亿美元。
四、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分析
2017年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到120万亿元,年增速100%;我国支付市场已经在规模、渗透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强格局稳定,合计市场份额达94%。
五、全国平均移动支付比例分析
支付宝和腾讯金融的移动支付双巨头地位稳固,二者的交易规模继续保持着万亿级规模的增长,两家企业市场份额之和达到了93.08%,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分享其余的7%。支付宝市场份额从2016年同期的50.42%增长3.3个百分点至2017年的53.73%,同比增速也超过了财付通的1.2%。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监管趋严,市场发展逐步规范化
近年来,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不断加紧,第三方支付市场朝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趋严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难度,规模经济效应突显,市场将淘汰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小企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移动支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金融资金安全,未来专门针对电子支付法律法规的出台会约束行业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切入移动支付市场,挑战市场格局
强势制度背景支撑的银联及传统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与实体商业结合切入移动支付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优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安全性保障为传统金融机构切入移动支付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传统制度背景支撑为国家控制金融行业中的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契机,银联或类似有优质制度***的支付机构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有机会打破现有支付宝、财付通双寡头市场格局。
全球化进程加速,境外金融安全或制约发展
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布局国内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如日本、东南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境外旅游市场切入当地市场其他领域的全球化策略在吃透中国出境游客红利后,难以实现业务增长。外国产品占垄断或支配地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不利于国家稳健发展,支付机构“出海”战略不会推动业务质的改善。
中小额消费场景待深挖,支付安全成重要竞争要素
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税务、医疗、公共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更加普遍,消费者无现金消费习惯逐步养成。中小额消费场景待挖掘,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可通过深挖应用场景实现差异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提高,支付安全性也成为竞争关键要素。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8-2023年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应用市场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