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今年稻谷是涨是跌?
近几年来,粮食价格非常低迷,经济发展了,物价上涨了,粮食却越来越不值钱,种粮食工作性价比也太低了,见鬼一样。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粮食全球价格都不景气,国内的粮食价格比国际上高了,我国大米价格平均为2.0元一斤。不同的地方有一些差异,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国际大米价格为401美元一吨,也就是1.38元一斤。比我国米价低了很多。
第二,国外种地的不是人,是机械化。在美国有213万农民,220万个农场,平均每个人有一个农场,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是2550亩,是一个人搞定。在中国是办不到的,但是在中国种100亩田地,算是种植大户了。
第三,试着想想,如果粮食收购价翻一倍,大米销售也会翻一倍。其他蔬菜也会相应涨价,城里的人没地方种粮食靠购买的,购买粮食花了更多的钱,每月的存款会变少,而种植粮食的农民会越来越富有,过不了多久会有很多农民工返乡种田地,跟国家的农业规划和城市建设大方针不相符,有关部门肯定会打压。
最后,我们的父母做了一辈子的农民,也没看见种粮食发财的。包括你们身边也没有看到种粮食发财的,所以自古以来粮食涨价是不可能的,也不会掉价,都是很平稳的。悠着点洗洗睡吧。
对于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这个问题,这需要分清是哪个品种的水稻,以及哪个区域的水稻的收获。对于南方地区中暑品种的水稻,以及北方地区的水稻基本上进入了收割的尾声,毕竟北方地区温度现在降的非常的厉害,尤其是东北地区是水稻的种植主产区。由于东北地区光照时间比较长,而且水源也比较好,土地也比较肥沃,生产出来的稻谷是非常好的,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因为今年北方地区的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了稻谷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高,比去年同期每斤至少上涨了0.2元,现在最低收购价格为1.31元每斤。东北五常地区的大米今年比去年更贵了一些,达到了三元每斤的收购价格。
今年总体上来说稻谷的价格不容乐观,毕竟有我国最低收购保护价在那里摆着。我过今年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与去年持平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为1.2元每斤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26元每斤,粳稻的价格为1.3元每斤的。尽管表面上来说价格没有降低,但从经济学的通过膨胀理论来分析,稻谷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价格总体上来说还是下调的。这样大的水稻价格指导价,的确影响了市场上的稻谷的收购价格,所以今年的水稻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涨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影响稻谷价格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国今年的稻谷总产量又进一步的上涨,毕竟近些年来稻谷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可以说今年又是14年连长的丰收的景象。稻谷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主食,储存量目前在1亿吨以上,所以使得稻谷今年在市场的供应量是非常充足的,也使得稻谷的价格不容乐观的另一个原因。尽管我国取消了中美、中加关于稻谷的进口量,但是我国是稻谷的生产主要国家,所以三百万吨的进口量相比较我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微乎其微了。
总之,稻谷只能作为人类第一大主食,对于其他方面的消费量也仅仅在500万吨左右,所以不影响我国庞大的稻谷的产能。其实我国每年稻谷的消费总量在2亿吨左右,而今年的产量却高达2.1亿吨,产能绝对出现了过剩的现象。但由于今年的稻谷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20%,今年稻谷的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46万吨左右,所以今年的产能过剩量比去年减少了60%以上。也就是后期稻谷的价格会出现小幅度的上涨,即便是现在新稻谷的收购价格比去年平均每斤上涨了0.1元。尽管现在稻谷的行情集中上市不容乐观,但不会出现滞销的行情,而且今年优质稻谷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目前平均在1.45元左右每斤的行情。
我家种的中稻在9月中旬时就已经完成了收割,产量上跟往年相差不大,基本上在1100斤/亩,由于我们那基本上是种一些自家吃的口粮,已经很多年没有种过早、晚稻,大多数都是一年种一季中稻。当然在不同的地方,水稻收购的时间也有差异,国庆***期期间,到苏北去了一趟,经过安徽和江苏境内,大部分水稻并没有完成收割,不过一眼望去已经金***,很快将进入秋收旺季。目前南方地区的中稻收割可以说基本结束,南方的晚稻和北方的粳稻也陆续进入收割期,秋收能否实现“增产增收”,很快将要见分晓了。水稻收割接近尾声,今年的稻谷价格是涨还是跌?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普通的水稻价格将难有大的起色,基本上围绕最低收购价波动
水稻跟小麦类似,都是我国核心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其价格难以真正的市场化,基本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每年水稻实行收储制度,市场价低于当年最低收购价时,在相应的主产区就会按照相应的预案启动,当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就会暂停执行。在2015年时,水稻最低收购价相对较好,早稻、中晚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35元/斤、1.38元/斤和1.55元/斤。2019年水稻最低收购价与2018年保持一致,实际上与前几年相比,收购价是在走下滑趋势的,这也是当前普通水稻价格不高的主要因素。
二、主产区集中售粮高峰陆续出现,托市收购将对水稻价格有支撑作用
随着中晚稻、粳稻陆续供应市场,后期将容易出现集中售粮的现象,这对于并不缺粮的稻谷市场来说,农民集中售粮会使得需求企业选择的余地更大,不排除有趁机压价的现象,在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时,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好在有最低收购价保护机制,主产区一旦出现市场价低于中晚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时,大概率会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2019年中晚籼稻、粳稻的保护价分别为1.26元/斤和1.3元/斤。对于手里有粮的农民来说,在卖粮节奏上需要合理把握,当市场价超过最低收购价时,可以考虑趁机出手。
三、水稻临储拍卖去库存效果不明显,加上秋粮丰收产量增加,供大于求不利于稻谷价格上涨
在9月下旬的临储稻谷拍卖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竞价销售不太理想,9月20日***投放40万吨2017年、2018年的粳稻,综合成交率为4.16%,吉林地区5.29万吨出现零成交。9月27日***投放39.36万吨,只有黑龙江2018年产的粳稻成交了19吨,成交价为1.3元/斤,这样的成交率可以说接近零成交了,这也反映出稻谷市场去库存之路比较艰难。一方面是总库存量偏高,超过1亿吨;另一方面是秋粮产量有保障,虽然部分地区出现减产,但大多数地区产量相对稳定,使得稻谷供应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水稻价格想要出现明显上涨就难度很大了。
四、优质粮源和订单化种植的水稻,后期价格有望出现一定的上涨空间
无论什么时候,优质粮源总会比普通水稻价格好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米的消费需求出现一定的下滑,但对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超市买大米时就可以看出,有的大米不到2元/斤,而有的在3元/斤以上,在销量上,价格便宜的不一定销量好,消费者一旦发现买的大米口感差,下次再买时就会换其他的,有的消费者更是注重品质,只要质量好,价格贵些都可以接受。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给水稻价格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动,优质水稻的价格会有一定的体现,还有的订单化种植的水稻,受种粮成本的增加,水稻协议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对于种植户来说也是利好。
总之,今年的普通水稻价格很难有大的起色,特别是部分地区因天气因素出现倒伏、洪涝等现象,稻谷的品质有一定影响,这类粮源很难卖出较好的价格,能够达到最低收购价就很不错了。今年有个相对利好的消息,那就是稻谷和大米进口量同比明显减少,而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优质水稻出口增长量较为明显,2019年1—8月稻谷和大米出口量为206万吨,同比增长47.4%,出口金额为52.4亿元,同比增长71.4%。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水稻收割接近尾声,今年稻谷是涨还是跌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